电影《夺冠》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

核桃 184 0

平均主义官僚用人原则害惨球队和队员——复盘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赛中国队疑问手

陈忠和对待他自己设定的本土奥运会七人主力阵容,存在至少四个位置的自我疑问手:

第一是主力副攻赵蕊蕊,存在个人偏爱和情感补偿的成分。他一方面无限留恋五年前世界杯上巅峰状态的赵蕊蕊;另一方面,又纠结于赵四年前因为他的偏执导致的误判,出现了赛前疲劳性骨折和勉强复出参赛却再度断腿的双重悲剧。为此,他不惜把一个主力位置,作为恩赐和补偿,提前四年预定给年满27岁、早已跳不动也没了杀气的赵蕊蕊。赵在本届奥运会上仅仅是为上场而上场,仅仅在圆自己穷极一生的“奥运上场梦”,仅仅是真正的“重在参与”,但比赛尤其关键比赛重要对手,无不让赵步履沉重、力不从心,自己打得挣扎,也拖累了全队。她的作用已经到了只能在前排偶尔打中几个依靠身高碾压对面拦网手的二号位短背飞,以及匆匆上场对着全队不断喊“别慌别慌”。激情、杀气、灵感,伴随着弹跳、力量和柔韧性的彻底消失,而归于灰飞烟灭。比她年轻六岁、身高矮了四厘米的新秀薛明,首次入队打大赛,就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抢班气势,对着老大姐们当场喊出了“给我扣”这样的豪言。薛明在发球、拦网这两个最能体现高大副攻个人技术能力的环节,堪称完胜赵蕊蕊。

然而陈忠和在经历了中美之战后,到了更重要的半决赛,还是选择赵蕊蕊主打,薛明在打美国时提前上场明显好过赵蕊蕊首发的状态,被陈忠和继续无视。事实上,陈忠和对赛前首发阵容的好几个临场自我否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用薛明代替赵蕊蕊。薛明在打美国时几乎主打了全部五局,只有第四局中段,17:17时,出现了连续三次个人攻球失误。但这些失误,非常明显是年轻球员急于求成所致,是必须交的学费,对此主教练应采取宽容才是。陈当时并没在第四局中途撤下薛明,但在输掉全场以后,依旧把薛明打入冷宫,半决赛打巴西,前两局依旧完全依赖赵蕊蕊,到大比分0:2落后了,第三局又打出2:6的开局,才撤下赵蕊蕊,派上薛明,这已经不是在重用能力更强的新人,而是变相地保护自己不便明说的爱将心腹之举。

赵蕊蕊就是一个三无球员:无发球,无拦网,无攻击力。她在场上仅有的作用是偶尔在前排打几个一传到位情况下的二号位背飞。赵蕊蕊基本上只能打一攻,没能力靠防反得分。她的弹跳力完全不行,滞空时间也很短,能打成几个球,完全靠的是身高臂长优势(197厘米)。所以赵蕊蕊的攻击力也许只在对付日韩泰这种平均身高严重不足的亚洲球队时比较有效。

作为副攻,最重要的拦网能力特别差,在网前几乎形同虚设。发球是体现一个球员技术功底和个人能力的重要环节,她的发球,能破功的数量也很少,基本上发过去就等于送对方完成一攻。

和21岁的新秀薛明相比,除了身高高出5厘米,发球和拦网能力,完全不如薛明。这种实际状态,根本不配获得常规主力身份。

赵蕊蕊的黄金期在年,当时她只有22岁。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女排大部分球员的竞技状态巅峰期往往在25岁以前,很多人甚至仅仅就是20出头时可堪大任。赵蕊蕊年突发疲劳性骨折,养伤很久,虽然经过漫长恢复总算能上场打比赛了,但已经元气大伤。世界杯上那个大杀四方的赵蕊蕊,已经不可能回来了。

第二是主力二传,队长冯坤。陈忠和给30岁的北京冯坤,身后配置的是20岁的天津魏秋月。从小组赛第一场输古巴的败仗过后,冯坤就不再是陈忠和内心里依仗的组织核心了。陈一直在等任何一次局比分胶着的机会,拿下冯,试试魏。陈是世故的,他不会公开宣布剥夺冯的局首发地位和队长名号,但在中美之战的后三局,他三次出手了。

第三局,是保住领先的比分直到终局,22:21时换上魏,两轮过后赶紧再推上冯,趁着比分仍旧是23:22。第四局是希望扭转微弱落后的局分而一举拿下全场比赛,17:18时,他冒险拿下了冯,与此同时他还用杨昊换下了首发主攻李娟,更极端的是18:21时他还用纯防守替补刘亚男换下了后排主攻王一梅;但正是这一个冒险变阵(最极端的一个轮次球里,场上六人有一半来自替补),反而令比分走到了18:22!第四局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算断送了。拿下比赛的机会没了,不得不与对手搏短兵相接的第五局。输掉第四局后,第五局开局才1:3,他就撤下冯,然而魏上场却导致比分变成1:5。决胜局开场就落后四分,基本上是当头一棒。输掉全场比赛的概率,至此已经非常大了。

到了决定能否争金夺银的中巴半决赛,陈对冯的怀疑和否定也达到了顶点。三局常规比赛,两局都是开局阶段比分尚不明朗就匆匆用魏替下冯,而且不管后来比分作何变化,都让魏打到了局末分。第一局换人时比分是12:12;第二局换人时比分是3:6,都远没到一局的危急关头。第三局,在前两局0:2落后的情况下,干脆派魏秋月出任首发二传并打满了全局。冯坤在整个中巴比赛里,是被边缘化的“伪主力”、“假首发”、“场外队长”,这样的遭遇,对冯个人而言,堪称职业羞辱。

第三是主力小主攻李娟。李娟来自地方队班霸天津女排,在中国女排队员类型里,属于“大器晚成”型:她首次入选国家队打大赛就已经年满25岁,首次在国家队打局首发则已经27岁。两年前杨昊的替补,变成了东道主奥运代表队的首发主力。然而,杨昊毕竟只比她大一岁,28岁尚属当打之年;更重要的是:杨昊是自陈忠和入主中国女排以来的四届元老,首次在国家队打首发可以追溯到年陈忠和的第一届世锦赛,说杨昊是陈忠和的亲信,绝不为过。

陈忠和表面上把昔日爱将杨昊按在板凳上,安排王一梅和李娟出任两个首发主攻,实际上,却给了杨昊随时替换两人的特殊优待。从实战看,局分稍有僵持或落后,杨昊必然替补出场,而杨昊替换李娟的次数,明显更多、更早、更频繁。很多时候,场上不是李娟犯了错更不是李娟连续犯错,但只要比分不够好看,需要调整主攻,往往第一个被拿下的就是李娟。李娟与冯坤类似,每局都首发出场,但经常被中途换下,有的局场次甚至就没有继续登场机会,枯坐板凳直到目睹本队输掉本局。

中古之战。前两局中国队比分一路领先,最后也顺风顺水轻松拿下,李娟就跟着“沾光”而打满了这两局;但是后三局,随着古巴队强势反击,比分陷入胶着,李娟就早早成了局外人。

第三局:桑托斯强势发球轮,从12:15追到18:15时,一直没有犯错的李娟被杨昊换下;然而讽刺的是:临危上阵的杨昊第一次一攻扣球就被古巴队拦死,比分差距被拉到了前所未有的15:19!这一局,中国队从落后4分拼命追赶,最后还是差了一口气,23:25输掉一局,没能做到3:0零封对手,给了对手大逆转的信心。杨昊在本局最后的15轮里,靠调整攻勉强拿下2分,但却被拦死一次而送出去1分,正效率也仅仅是为球队拉近了1分的差距。这个换人显然是不能说成功的。

第四局:由于第三局中国队先松后紧,出现了大起大落(从15:11领先突然在一个轮次里被对手卡到了反而15:19落后),遗憾输掉,因此,本局不容有失。这一局比赛进程,双方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比分交替上升,最大分差一直没有高于2分,可以说针锋相对。但相对于古巴队的定力(上场主力就坚决一局打到底),陈忠和却在16:18时又用杨昊换下李娟!这个比分是已经面临绝境了,还是必须拼死一搏了?都不是,只不过是小小的不顺。这说明陈忠和内心里不相信他的首发队员李娟能打关键轮次,还不如他板凳上的心腹可靠。

杨昊上去,最后在场上跟着全队与对手活活消耗了38轮!一个谁也没想到的超高局比分出现了,双方一直斗到30平才分出了胜负,遗憾的是最后输家仍然是中国队,大比分没有变成3:1,而是成了2:2。还得打第五局决胜局。这局比赛,中国队一共获得7个赛点,居然一个都没拿下;古巴队只获得1个局点,就干脆利落结束了本局比赛。

这7个赛点里,有好几个是古巴队一攻太凶猛,中国队根本没能力组织反击扣吊;但是,有2个黄金赛点机会,恰恰是杨昊断送掉的:第一次出现在24:23的轮次,王一梅的搏命跳发球令古巴队只能无攻过网,但杨昊的反击扣球却被防起,鲁伊兹扣小斜线落地得分,比分再次成为平分;第二次出现在25:24的轮次,古巴队的一攻被中国队有效防起,但杨昊的反击扣球却活活被拦死!

于是有了致命的第三次:30:31的轮次,杨昊开网一攻轻扣被防起,对面很少出手的副攻桑切斯原地起跳打了个三米线内的轻扣,拿下本局。

如果,这局比赛最后阶段李娟在场上呢?

中美之战:后三局,李娟都在关键轮次被杨昊换下。第三局是22:18轮次,看着领先4分,实际是被对手连续追了3分,全队有点慌,想保住5+领先优势。需要追比分时,李娟靠不住;需要保比分时,李娟也靠不住?这是什么逻辑?上了杨昊,最后这局局分是25:23惊险保住了。

第四局是17:18轮次。这一局中国队要力争拿下,从而实现赢场目标,绝不能像打古巴那样再次被拖入决胜局。这是个微妙的比分。结果,杨昊上去三轮就酿成大错:她把美国队二传手阿莫-桑托斯的发球接歪了,导致了中国队前排三点攻被废,同样仓促替补上阵的魏秋月虽然及时插上到网前,但面对杨昊糟糕的一传根本没法上手传球,只好半转身垫传给了六号位的后排,让王一梅勉为其难跳起打暴露式后排强攻,被美国队三人拦网封死。比分成了20:22,这意味着美国队只要稳住心态打下三轮一攻,就能拿下本局比赛。事实是:本局比分是20:25,美国队从21:20起连得4分!

第五局,1:5时用杨昊换下李娟;最后打到5:11时,再把李娟推上场。这一局的换人,完全是病急乱投医了。

中巴之战:李娟打满了第一局,这一局中国队25:27惜败。第一局唯一的重要换人是魏秋月12:12时换下了冯坤。但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调整,是刘亚男在17:17时换下了后排的王一梅,本来可能是打算快速渡轮的,结果王一梅一直等到20:21时才轮到前排上场,从平分到落后了1分,这个换人耽误了时间,剥夺了王一梅足足7轮后排攻机会,可谓无效换人。总的来说,第一局巴西队赢球就是它的关键球星(谢拉、法比亚娜)敢下手,打好了两个关键的局末拼刺刀球。这局球,非战之罪。

第二局李娟也打满了。但第二局很不应该地输了。要害在打到20:19领先时,用杨昊换下了王一梅,结果反被巴西队连得5分来到了20:24局点。事实证明:中国队两个首发主攻王一梅和李娟都在场上时,局分无论面对什么对手都是可以稳得住的,哪怕换了二传,换了副攻都不怕;但只要王李二人有一人较多轮次不在场上,比分就绷不住,随时会被对手拉开。每球得分制决定了比分在每局后半段被拉开到4分以上就非常难以反超,从而满局皆输。

大比分0:2以后的第三局,开局刚0:3,陈忠和就用杨昊换下了李娟,这次把换人时间大大提前了,一局25分胜,才打3轮,又上替补主攻,结果呢?比分一路来到了更加惨不忍睹的10:19!不仅本局输定了,本场输定了,而且注定第三局将以大比分惨败收场。此时,陈忠和突然“良心发现”用李娟彻底撤下了杨昊。他这样做真的是还对李娟有能力挽狂澜抱有信心吗?垃圾轮次丢给主力主攻去打到底?

身为主力,李娟受到的战术羞辱,丝毫不亚于冯坤。

第四是主力大主攻,全队第一得分手王一梅。两年前,年仅18岁的王一梅是陈忠和亲自挖掘出来的好苗子,而且首次打世锦赛就被委以主力重任。但是陈忠和看似重用王一梅,实际上对王一梅始终有所保留,尤其是完全不相信她的后排能力。因此,陈忠和在本届奥运会的关键比赛中,频繁用沦为替补的纯防守球员刘亚男换下轮到后排的王一梅,这是第一招;第二招,则是处于前排的王一梅,有时也会被替补主攻杨昊换下。全队第一得分手,在场上始终要提心吊胆担心自己会被两个人选替换下场,还能心无旁骛打好自己的进攻吗?这算是重用王一梅吗?明明就是不信任好吧?

中古之战,前两局王一梅打满全局。第三局遇到桑托斯发球论被卡,不仅李娟下场,王一梅也不幸中招,15:17时被刘亚男换下,再次上场已经是17:20,不仅比分差距又拉大了1分,距离局点也只有4分了。当然,这一局输掉主要原因不在于换人失误,而在于桑托斯个人实力和发挥实在太神勇,换不换人,换谁,恐怕都很难止住连续丢分的颓势。

中美之战,王一梅只打满了15分的决胜局,其余四局都有被换下的经历,其主力得分手地位,还不如中古之战(这场比赛王一梅打满了四局)。

第一局:打到24:23时被刘亚男换下,最后顺利靠马蕴雯拿下了一攻,赢得全局。

第三局:打到19:14时被刘亚男换下,结果这次险些出状况,经过了整整10轮不在场,比分居然缩水为23:21!好在美国队只追上了3分,中国队还掌握着一次一攻拿下本局的领先机会。

第二局:13:13后就被杨昊换下,一直到本局22:25输掉,再没上场。

第四局:18:21时被刘亚男换下,但过了两轮,19:22后又上了。

中美之战,王一梅缺席了大半第二局,这是难以理解的。美国队扳回第二局,士气大振,因为本来第一局他们是应该能赢下的,最后时刻关键球出了小失误输掉了。

中巴之战,王一梅打满了痛苦而毫无意义的第三局,但前两局在比分未定之时,她都被陈忠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换下。

第二局:打到17:17平时,又用刘亚男换下她,一直拖了7轮,20:21才上场。不仅没有增加分差,反而落后了1分,那这个换人有何意义呢?领先了拖延比分还好说,平局拖延比分有意义吗?

第三局:打到20:19时,用杨昊换下王一梅,结果中国队连丢5分,被打到局点。可以说,第二局本有一定希望,就是这次愚蠢的优势换人被逆转的。

总结:一共七个主力人选:冯坤、王一梅、李娟、马蕴雯、赵蕊蕊、周苏红、张娜。陈忠和正常使用的只有三个:马蕴雯、周苏红、张娜。剩下四个人,赵蕊蕊是不该打首发,另三人是没得到应有的信任。

陈忠和的另两个决策失误,体现在两个“大佬级替补”上,一个是杨昊,一个是刘亚男。杨刘二人都是陈忠和自年执政女排以来长期依赖的骨干人员,这个拼图成员有:冯坤,杨昊,赵蕊蕊,刘亚男,周苏红(只有最后一个拼图成员,早期是张静,中期是王丽娜,后期换成王一梅,另外,张萍也顶替过受伤的赵蕊蕊)。到了年,只有冯坤、周苏红仍旧是铁打主力,赵蕊蕊是久别回归主力;杨昊因王一梅的崛起和李娟的加入,沦为替补;刘亚男的副攻则被更年轻的马蕴雯代替。但两人又都是28岁,尚属当打之年,并且比场上主力冯坤(30岁)和周苏红(29岁)都年轻,又不舍得完全放弃。

杨昊是比赛的超级主攻替补,上场机会不少,呆在场上的时间也不少。她主要是替换李娟,有时也替换连续失误的王一梅。但杨昊每次上场,几乎起不到像李娟那样的主接一传的作用,反而成为全队接一传最短的板,甚至成为对手发球追发对象。而进攻端,杨昊又不具备王一梅的绝对力量和破坏打手能力。因此,杨昊在场上,往往是全队攻防最尴尬最不流畅的时候。杨昊的比赛态度也存在很大问题,她不是在为团队打球,而是在为自己打球,救球、保护、一传经常漫不经心,只是进攻时一锤子买卖,打出去不认货。杨昊除了丰富的比赛经验,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手上的一些打点小技巧,已经近乎于全队的累赘。

刘亚男则完全没派上用场。她是副攻,却变成一名“第二自由人”,只负责替下轮换到后排的王一梅。每次刘亚男上场,对手就庆幸废掉了一个后排进攻点。王一梅一到后排就很可能被纯防守球员刘亚男换下,相当于主教练在比赛中想要保住已有的领先比分。这种做法,既没有发挥刘亚男的任何特长,也相当于废掉了大主攻王一梅三分之一的进攻威力。

杨昊的整个线索:没有任何一局首发出场,但在主教练心目中,却是随时可以在任何比分下,替换两名(王一梅、李娟)局首发主攻的超级替补人选。

VS古巴:

第三局:15:18时上,直到23:25。【换李娟】没做到挽回败局。

第四局:16:18时上,直到30:32。【换李娟】本局失败的唯一罪人。

第五局:5:5时上,11:12时下。【换李娟】本局失败的最大罪人。

VS美国:

第二局:13:13上,直到22:25。【换王一梅】混了大半场。

第三局:22:18时上,直到25:23。【换李娟】

第四局:17:18时上,直到20:25。【换李娟】本局一传(18:19一传接歪,使魏秋月被迫背身垫传给后排王一梅,后排攻被拦死)和一攻不好的主要责任人,与三次进攻都失误的薛明同为本局失败的罪人。

第五局:1:5时上,5:11时下。【换李娟】完全没起力挽狂澜的作用。

VS巴西:

第二局:20:19时上,直到22:25。【换王一梅】本局失败的唯一罪人。

第三局:0:3时上,10:19时下。【换李娟】彻底崩溃。

陈忠和对刘亚男和魏秋月不切实际的信任,存在用人失误问题;但对杨昊和赵蕊蕊,则是赤裸裸的偏爱,是私心在作祟。李娟和薛明,在陈忠和手下被埋没了个人才华。

纯粹的国产体制内教练,就是变相的体育官僚。他们的选人用人,带有太多的政治色彩,也就是非竞技因素。排球奥运会赛事,本身就是浓缩版的精华赛事,全队只允许报名12人,在场上的却需要7人,完全没必要在选材和调遣上玩“排排坐、吃果果”的平均主义那一套。人人都是主力,意味着人人都不是主力。

附:“杨昊的古巴黑镜头”

第三局:

①一上场一攻就被拦死,导致比分变为15:19

②勉强打中一攻,导致比分变为17:20

③打中了一个被动防守中随机的开网轻扣,导致比分变为22:24

第四局:

①跳发球破古巴一攻,网上争球中古巴失分,导致比分变为20:19

②王一梅跳发球迫使古巴无攻过网,但杨昊反击扣球被防起,路易斯快速扣小斜线得分,比分变为24:24,中国队错失一举拿下比赛良机

③古巴一攻被防起,但杨昊反击扣球被拦死,比分变为24:24,中国队再次错失一举拿下比赛良机

④杨昊开网一攻轻扣被防起,很少出手扣球的9桑切斯几乎原地起跳把球扣中,比分变为30:32,中国队输掉第四局

第五局:

①侥幸打中一个反击,导致比分变为9:8,中国队从5:6落后终于反超比分

②跳发球出界,导致比分变成10:10【决胜局每一次发球都不允许轻易失误】

③卡尔德隆一攻已经被有效拦起,但杨昊随意双手一托却偏向场外,导致马蕴雯飞出场外单手去接也够不回来了,导致比分变成11:11【中国队错失了把比分扩大为12:10的天赐良机,并且随后一轮王一梅一攻又被坐了很久冷板凳仓促上场的卡里罗拦死,辛苦半天,比分又落后了】

总结:

杨昊第三局在桑托斯连续发球从15:12追到15:18时上场救急,但一上来就送了一个拦网,随后也只是完成本职工作打中了两次必须得分的一攻。本局最后23:25输掉,她没有正效率。

杨昊是中国队输掉第四局的最大责任人。她两次错失一举扣中反击球而拿下比赛的良机,不断给古巴队制造平分机会;最后以一次不成功的一攻,给古巴队提供了轻松防反,本局失败,被迫打第五局。

第五局11:10领先时,她一传调整失败,错失反击扩大比分的最好机会。

赵蕊蕊发文周苏红点赞是不是意有所指

据永吉体育报道,近日,陈忠和弟子、中国女排冠军成员赵蕊蕊在社交媒体公开发声:人走茶凉。这一条也获得周苏红点赞,似乎意有所指。

有意思的是,这一条也获得了周苏红的点赞,粉丝们也在下面纷纷评论,将此条与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陈忠和与《中国女排》纠纷一事联系起来,有些意味深长。

如何评价女排在东京奥运会有可能创造自从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的历史最差战绩?

个人观点:郎导(郎平)及女排教练组(包括医疗保障团队)要为此次东京奥运会女排可能创造自年以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的最差战绩负主要责任。

我本身有一个女排粉丝群,自己是群主。昨天也是全程看完了中国女排和俄罗斯队的比赛。比赛结果是:中国女排在第四局曾经拿到一个赛点的情况下,最终2比3输球,小组赛出线只剩下后两场比赛全胜情况下的理论可能。

我个人从不会有想去指责女排队员、教练员的想法。直到我昨天在赛后看到下面这条新闻:

说实话,看到这条新闻以后,我很生气。我没想到在17年以后的今天,郎导还会犯年雅典奥运会期间陈忠和指导曾经犯过的错误。

年雅典奥运会赛前,当时的女排副攻赵蕊蕊,也是有较重的伤病。但陈忠和出于健康状态下的赵蕊蕊对当时女排进攻体系的价值(快攻多次不下球的情况下,可以把球传到三号位,然后让赵蕊蕊通过个人能力硬吃),存有一定侥幸心理,还是带了赵蕊蕊去雅典。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赵蕊蕊在扣第一个球的时候就倒下,后续比赛没有上场。当然,由于04雅典黄金一代的技战术体系,平时训练是已经演练过很多遍的,在赵蕊蕊受伤的情况下,陈忠和通过利用替补队员张萍变阵,最终还是拼下了一枚奥运会金牌。

对女排稍有关注的人都知道,朱婷的手腕伤势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在土耳其瓦基弗银行女排打球后期就有的。

现在的运动员医疗保障水平,比起17年前的年,肯定是有所进步。我不是说,不应该带朱婷(假如我是郎导,我肯定也会带朱婷参加奥运会),而是,郎导及教练组应该要做好朱婷受手腕伤病影响,进攻效率比平时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在技战术体系变化(把主要进攻点放在其他队员)、运动员医疗保障(控制朱婷上场时间)等方面的准备。

但是,从这篇新闻中郎导的回应来看,她是完全寄希望于朱婷手腕伤势的恢复情况,朱婷手腕伤势恢复良好就能赢,朱婷手腕恢复情况不好,就只能打到哪里算哪里。或者,至少是能够看得出来,她和教练组在奥运会前,对朱婷受手腕伤势影响,进攻效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怎么变阵,怎么合理保护运动员伤病,是没有怎么准备的。另外,在东京奥运会是延期一年举办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过去一年多以来,国家队以及天津女排的医疗保障团队,到底是在做什么。

女排目前只剩下剩余两场小组赛全胜的情况下,还要看同组其他参赛队伍的比赛结果的理论出线可能。东京奥运会以后,郎导基本确定会退休(不再执教女排),中国女排的未来,至少是短期内,可以预见会是非常艰难的。

电影《夺冠》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

我说一个吧。

年的时候,美国训练已经用上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而当袁伟民问,我们有吗,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他只能把网升高15厘米来苦练。

年奥运会的时候,中国打巴西,中国队丢掉了第一局,就在第二句开打时,郎平问,数据出来了吗?就一局比赛时间,中国队的计算机通过数据分析,知道了对方的球路,偏好,弱点,为中国队的反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是什么,这是科技的力量。就像电影开始李现饰演的干事所说,未来的体育,比拼的就是科技,哪个国家科技实力越强,体育就越强(原话我忘了,大概意思是这样)。

年到年,35年时间,中国从一穷二白靠刻苦训练到现在利用高科技分析数据,也是因为我们国家强大了,科技进步了,我想这也是电影想反映的东西。这部电影,真的很适合放在国庆档期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