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与约是谁提出的?,约博约伯的故事

小编 23 0

博与约是谁提出的?

孔子提出,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简称为由博返约。

在教育学中,主要是解决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矛盾或者说解决知识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知识要广,但必须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

博学以获得较多具体知识,返约在具体的事物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观点。博与约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就是要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化,把握住知识的核心。

博学于文与约之以礼的区别?

博学于文的意思是说要广博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约之以礼的意思是说要遵守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礼仪。二者的区别在于词义不同,但是它们都出自《论语》,是孔子提出的一种教育观,有相辅相成、异曲同工之妙。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思是广泛地学习所有的文化知识,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博”的意思是广博、广泛。“文”指的是一切文化知识,比如诗书礼乐、典章制度等等。“约”指的是约束。

孔子要求弟子在“博学于文”之后不忘“约之于礼”,可能与当时有学者以“博学”为傲人、卖弄资本的现象有关。

老聘就曾指出过这一不良现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因为博,反而误入歧途。孔子正是有鉴于此,才提出以礼约博,作为君子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