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森是重量级的,小鹰是轻量级的,为什么这张照片看起来两个人的体格差不多?
首先,我可以根据他们在比赛时的显示资料说说。
泰森是拳击重量级(93kg以上)冠军,比赛体重至少是205磅(93kg),生活中肯定比这个体重大,身高5'10"(177.8cm)。
哈比布(小鹰),是UFC轻量级(66~70kg)冠军,比赛时体重显示155磅(70),生活中肯定大于这个体重,身高5'10"(177.8cm)。
从资料显示看,他们的身高都是一样的,那肯定是两个人的肌肉含量和脂肪含量以及骨骼的发育了,这些都是由先天的基因决定的,同样的身高,肌肉、骨骼、脂肪量都不一样。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肌肉训练,增加肌肉含量。如果小鹰进行增加肌肉训练,同样可以达到泰森的体格。但是,在格斗中,最好是在自然体重下,当然也会降低一个体重(肯定不能太多)。我们的身体灵活程度、体能、速度才是最好的,体重下降或升高太多都会有影响。希望能解除您的疑惑。看看图片对比吧!
泰森和小鹰不是一个档次的运动员!哪怕小鹰拥有更多的荣誉,也不行!不论生活里怎样,单说台风,泰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花了重金看了几十秒,也觉得泰森的票值了,花的不冤枉!小鹰看不看都行,从开始到最后,就是寻找一个机会,然后地面缠斗!跟梅跑跑的差不多,他们是为了赢而战斗,忍得住,耗得起,能赢,但不好看!泰森,剃刀,嘴炮,包括嘎子哥这类选手,是为了荣誉而战!输赢都精彩!
搏击运动员在比赛期间需要减重,保持体重达标,非正常体重期间体重更重,重个10kg或者以上都是有可能的,比较期间才会加大训练,保持体重一打完比赛马上体重就会恢复原来的体重,这种情况叫压体重,因为平常体重大,减下来的人身体对抗能好一下,比起自然体重刚好这个级别的对抗身体素质方面强是必然的。
泰森退役了当然不是巅峰期的身体素质,卡哈比也是在没打比赛之前拍的照片,从照片来说泰森的体重比卡哈比大一些,有体重差不多也是没毛病的,两人身体都是178cm,泰森是拳击重量级(93kg以上)冠军,比赛体重至少是205磅(93kg),生活中肯定比这个体重大,身高5'10"(177.8cm)。 哈比布(小鹰),是UFC轻量级(66~70kg)冠军,比赛时体重显示155磅(70),生活中肯定大于这个体重,身高5'10"(177.8cm)。
卡哈比也不是标准的70kg选手,此前因为减重过度没发参加比赛,他自己打更大的级别也不是问题,打轻量级主要是为了保持身高和身体上的优势,差就差在体重和肌肉上,泰森比较常年和190cm,100kg左右的高大拳手对抗,所以泰森显得更魁梧一些,卡哈比显得瘦一些,其实如果正常人见面的话,绝对比照片了更高大和强壮一些。
同是火炮,榴弹炮、加榴炮、加农炮、迫击炮等,该如何区分?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在复杂,关于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区分,长期以来都有各种争论,套用的标准也是大相径庭,有的上溯至拿破仑时代的划分,又有人言之凿凿的以师承苏联自居。所以就有了以火炮身管倍径划分的,认为榴弹炮倍径比加农炮小;也有以炮弹弹道划分的,认为曲射弹道时榴弹炮,而加农炮则弹道平直;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二战时期的155mm加农炮倍径只有45倍,而现代北约155mm榴弹炮的身管倍径已经高达52倍;同时二战的经典榴弹炮105mm leFH 18的最大射角只有40°30′,而现代加农炮的射角可以轻松超过45°。由此看来,僵硬的按照一种标准或者过去的划分区区分各种火炮实在很难说的清楚,其实上述的划分标准都是正确的,只是时代、环境不同了而已,应该放在相同条件下对比,才不至于让人混乱。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军事概念来源自苏联,而苏联二战时期甚至到战后的火炮划分颇显混乱,也导致了人们的理解困难。所以我们今天以炮兵起源地欧洲和现今”较为主流“的美军术语(或德法词汇来源)来说说炮的不同:
首先,Cannon这个英语词汇并不是加农炮(很多人根据发音以为是”加农“),实际上这个词在美军术语中指的是”身管火炮“,也就是绝大多数火炮的统称,德语对应的是Geschütz,而法语对应的是Canon。
其次,Gun在术语里专指加农炮(这里不指枪),德语则用Kanone特指加农炮,而当年日本深受德国陆军思想的影响,日语的“加農砲”来源于德语。至于我国的加农炮词汇是来源于德语音译还是日语的舶来词,就不得而知了。
总体来说,加农炮如上图那样,炮管倍径较大,弹道较为平直(不是完全没有弧线),算是直瞄直射火炮。可以说,现代基本上所有的坦克炮都属于加农炮的范畴。大多说情况下使用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直接攻击坚固堡垒和重装甲目标,当然有时也会发射榴弹、高爆弹等。
至于上图,是榴弹炮的示意,身管倍径相对较小,射击时仰角比较大,弹道弯曲,射程大,属于间瞄曲射火炮,主要以爆破片杀伤有生力量和轻薄装甲目标。英语Howitzer/德语Haubitze都是指榴弹炮,而法国人虽然也有Obusier特指榴弹炮,但是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分,经常将两种炮都称为Canon,例如GPF加农炮(Canon de 155mm GPF)和155mm F1榴弹炮(canon tracté de 155 mm Tr F1)。至于迫击炮,作为步兵伴随武器,比前两种炮容易区分的多,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有趣的是英语把臼炮和迫击炮归为一个词,而我们汉语则分开称呼,这一点还是汉语比较严谨,毕竟这两种炮的外形和用途还是不一样的,德语则和我们一样也是有不同的词汇指代臼炮和迫击炮。
这个问题可简单了,您想啊,榴弹炮啊就是曲射火力,说白了就是远距离支援型。加农炮呢就是直射火力比如著名的88防空炮。而加榴炮嘛,就是最近几十年流行的,把加农炮与榴弹炮结合起来。既可以远距离进行火力支援打HE(高爆弹)也可以近距离执行反装甲任务,主打AP/APCR(穿甲弹/硬芯穿甲弹) 至于迫击炮,它的主流击发方式是压力击发,而不是撞针式击发,主要是班排级支援火力,携带方便。大概就是这样了,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担待。
榴弹炮弹道高而弯曲,初速低,射程近,射击死角小,加农炮弹道低而平直,初速高,射程远,射击死角比榴弹炮大,加榴炮介于两者之间,近距离弹道平直,远距离弯曲。现代火炮已经没有加农榴弹之分,
迫击炮是前装火炮,射程最近,弹丸初速非常低,射程很近,重量轻,几乎没有射击死角—-比如反斜面目标,普通火炮打不到,迫击炮可以。而且迫击炮一般可以伴随步兵前进,算是很好的近战支援火力。
迫击炮很少有膛线,而除坦克主炮外,其他火炮大多有膛线。
钓鱼用大铅坠好还是用小铅坠好?
看了下你的大概情况,水底比较复杂,建议用长子线钓,30公分以上,铅坠离底,并且能让浮漂露个两三目,也就是 铅坠重量=浮漂浮力—3目,可以把浮漂调低,找个一米左右的水深慢慢调,一直到浮水三目为止。 调好铅坠重量后在下勾加个铅皮找底,找到浮漂三目的位置,这个时候的状态就是下勾触底,上钩悬空(注意现在没有挂饵料)。水深找好后把浮漂往上调个十公分然后就可以上饵垂钓了,这样的状态是双钩触底,并且子线会有十公分是躺底的(就是你往上推的那十公分)类似飞铅钓法
这样的好处是能应对水下复杂的环境,即使有些高低不平浮漂也会保持在三目类似飞铅,不过这样较为飞铅来说会灵敏些,饵料下沉也快些。
缺点是相对于正常台钓来说会稍微顿点。
至于饵料不必纠结会不会沉入淤泥,从鲤鱼的嘴型就知道那是一张专门掘土的拱嘴。
如果水下有树枝就钓浮,让饵料离底10~20公分,打窝用钓点附近的泥土和窝料活成一团,最好加点水下的淤泥,就跟开饵一样那样活,然后搓成乒乓球大小,不要搓太实了,一个窝子打个三四五六七个,看心情。如果发现窝点突然有大小不一的气泡那就是鲤鱼进窝了在拱食了,赶紧上饵往气泡中间扔。记住饵料一定要离底,把握不好饵料重量就上蚯蚓,这种钓法需要短子线20公分以下,要保证发现鱼进窝后饵料能最快时间到达位置。
对于如此笼统的问题,墨海只能竭尽所能地分享一下,淡水常见的三种钓法之用铅方法。淡水常见的三种钓法“传统钓、台钓、远投钓(串钩、翻版爆炸、水怪)”。
传统钓用铅
传统钓也就是“通线+七星漂”,常见的铅坠有两种,一是铅头钩,也就是朝天钩,铅坠与钩合为一体。朝天钩钩柄上的铅坠,不宜过大,具体多重我还没称过,因为朝天钩用的钩形都不大,也就是钓鲫鱼用,所以通常朝天钩钩柄的铅坠也就一颗大米大小。另一种是通心坠,两端有太空豆。上面七星漂,下面单钩。这种传统钓线组适合钓深水,铅坠虽比朝天钩的坠重一些,但也不宜太重。通常3g左右。
台钓用铅
台钓是从台湾流传到大陆且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钓法。其铅坠大小需要考虑浮漂的吃铅量、调漂灵钝、水深、水流、鱼层等因素。如果展开细讲,估计三五千字都讲不完。大致的原则是:大漂用重铅、小漂用轻铅;钓灵减铅、钓钝加铅;深水用大漂大铅、浅水用小漂小铅;静水用悬坠,流水用跑铅;钓底用漂铅匹配、钓浮漂大于铅。
远投钓用铅
串钩用水滴铅,深水、流水用大铅坠,浅水、静水用小铅。
爆炸、水怪用通心铅,翻板用通心板铅。流水用大铅。
总之,各种钓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深水流水用大铅、浅水静水用小铅。
以上是我的拙见,我是墨海,一名喜欢野钓的八零后,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