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国家人口面积?
哥萨克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所以无所谓人口或者面积
哥萨克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内部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的一个地方性集团。
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支撑俄罗斯帝国于17世纪向东方和南方扩张的主要力量。现多分布在顿河、捷列克河和库班河流域等地。属欧罗巴人种东欧类型。使用俄罗斯语南部方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15世纪,哥萨克指在第聂伯地区形成的半独立的鞑靼族,亦指从波兰、立陶宛和莫斯科等公国逃亡到第聂伯河和顿河地区的游牧民,他们建立了自治的村社。
在16世纪,哥萨克有6大群:扎波罗热群,顿河群、格雷班群、叶克群、窝瓦河群和第聂伯河群
哥萨克人口约为14万人。
哥萨克城市总面积为841.4平方公里,占边疆区总面积的1.1%。草原地貌,大陆性气候。
哥萨克城于1793年建立该市。是俄罗斯南部最大的工业、运输、商业、科研和文化中心。
罗刹是指那个国家?
罗刹国指的是现今的俄罗斯,中国元明清三朝时期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
《俄国·蒙古·中国》一书的汉译本序言中指出:“罗刹,是当时清廷对侵扰我东北边疆的沙俄哥萨克的通称”。 罗刹是指俄罗斯,是清朝初年中国人对俄罗斯的一种特殊称呼。
中国人以前没见过白种人,最开始看到的可能就是俄罗斯人,高鼻深目,蓝眼睛,黄头发,浑身是毛,在中国人看来非常可怕,于是就以“罗刹”称呼他们。这个国家就被叫做“罗刹国”。
当时,沙俄到达远东的人并不多,但是都相当凶悍,是恶棍中的恶棍,匪徒中的匪徒。无论是汉人还是满族人对于这个白皮民族很不熟悉,见他们是从西伯利亚来,以为他们是来自西伯利亚汗国的蒙古别种。
“罗刹,是当时清廷对侵扰我东北边疆的沙俄哥萨克的通称。”罗刹是指俄罗斯,是清朝初年中国人对俄罗斯的一种特殊称呼。“罗刹”可指国家也可指国民。由于音译不同,曾有罗叉、罗车、罗沙、罗禅(李氏朝鲜惯用此称)等写法。乾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将元代译名“斡鲁思”、罗刹等名正式改译为“俄罗斯”。
历史上,俄国哥萨克是个怎样的群体?是一个民族吗?
哥萨克人的成分不易确定,他们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比如罪犯、逃跑农奴以及盗贼等等,与南俄草原残存的蒙古骑兵混居融合,继承和发扬了蒙古骑兵的武力血统,以马背上抢劫为生,被称为哥萨克人,意思是没有国家而不受约束的人、勇敢的人、风之子。哥萨克人没有祖国、没有家园、没有信仰、没有道德,唯一信仰的就是手中的战刀。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形容哥萨克:“哥萨克人没有懦夫,他们生来就是战士!”
蒙古骑兵消亡后,哥萨克骑兵成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孤独的战士,他们飞身上马,头一低,冲入敌阵,左一刀,右一刀,旋风而去,留下身后尸横遍野!他们曾战胜法国的胸甲骑兵和波兰的翼骑兵,被德军称为“魔鬼”。哥萨克骑兵是整个欧洲的噩梦,由于他们与蒙古骑兵的渊源,人们常说:“每剥开一个俄罗斯人,就会看见一个鞑靼人(即蒙古人)!”
哥萨克骑兵战斗力强悍的原因很多,比较特色的是他们的兵器—勇士刀。
勇士刀刀柄短,鹰头形状,没有护手,外面包铜,里面灌铅,十分沉重,只有臂力强大的人才能使用。当敌人靠近到甚至连刀尖都无法使用时,哥萨克骑兵会迅速竖举战刀,反手用沉重的鹰头状刀柄猛击敌人脑袋,直至敌人头颅开裂。
刀柄的短小成就了将近一米的最长刀身。刀身具备三个显著特点:弯刀身、宽刀刃、橡树叶状刀尖。刀身弯曲和刀刃极宽增加了砍杀面,作战时紧握战刀挥舞,因为臂力强大,通常能将敌人整个头颅砍下来!橡树叶状刀尖能使哥萨克骑兵迅速准确扎进敌人的胸腔,然后利用弯曲的刀身以及强大臂力,娴熟地转刀——将敌人的心脏血淋淋地挑出来!
哥萨克骑兵的残暴程度超过当年的蒙古骑兵,他们会把所有人都杀掉和赶跑,甚至会吃人肉喝人血,他们会把小孩子摔死,会把女人抓到马背上强奸。哥萨克骑兵也绝不欢迎俘虏,大概是因为他们自己从没有做过俘虏,所以也不怎么知道如何对待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