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流行背后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是否有社会心理学角度的解释?
网络直播的流行有其历史渊源、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基础。
2007年,美国人Justin Kan他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尝试,就是用随身携带的摄像头,将他工作、吃饭、睡觉、约会,甚至去洗手间的画面都给拍摄下来,然后通过网络播放出去,结果引发了巨大的网络热潮,这就是网络直播的雏形。
2008年类似于QQ即时聊天工具的YY语音面向用户推出,即时,免费的语音聊天很快受到用户热捧。2009年YY语音在大获成功的基础上,顺势推出了YY直播。到2012年各类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随着增速降费和智能手机的普及,PC端直播逐渐向移动端直播转移。到2014年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接近13亿户,手机网民数量达到6.5亿。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流量跨月不清零的实施,降低了移动用户的使用成本。资本市场对移动客户端应用开发的青睐,使移动端应用产品开发的生态链日益完善。提速降费,流量不清零实施后手机控的暴增,让直播红利迅速暴涨。
2016年淘宝加入直播行列,电商直播带货成本底,销量提升迅速等特性,加速了网络直播的发展。直播的实时性,便利性,互动性,低成本,传播广,推广迅速的优点,让直播市场迅速细分。从最开始的秀场直播、游戏直播和体育直播,到电商直播、财经直播、社交直播,在2020年,因疫情而被迫开始的学校网络直播授课等教育类直播、旅游类直播、美食类直播......总之,直播市场越来越细分,直播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直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内容直播,提升直播内容质量,是粉丝黏性和粉丝经济的重要指标。
可以说2020年是一个全民直播的元年,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的元年。
现在只要你愿意,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名族,一台手机,随时随地可以分享,随时随地可以直播!
直播也不再是明星和网红们专属的阵地,直播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红的一个工具。
网络直播是人际沟通的一种形式。人际沟通有多种方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直接现实沟通,和间接虚拟沟通。前者是面对面的沟通,多数是熟人;后者是有群体背景,或欲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推销,形成沟通网络。这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标志。在古代,沟通的方式是信鸽传书,飞马传信;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电话沟通;八十年代BB机传输沟通,以及后来的手机传递沟通;现代是网络沟通;未来可能是云端沟通。
直接沟通覆盖面小,但是会永远存在。因为直接沟通可以看到对方的微表情,可以看到对方的肢体语言,可以判断沟通成与败的及时效果。网络沟通最大的优点是覆盖面大,是与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相适应的。但他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看不到对方的微表情,看不到对方的肢体语言,不能获取沟通成与败的真实效果。如网络直播营销,成就了无数网红,但久而久之也会因一时的夸大虚假,产生不信任感。如同淘宝一样,也曾不可一世,现在也是不可一世,但已经有了质疑,管理层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迟早会消退。
所以,网络直播流行,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要。它终将被新的沟通形式所取代。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图片来自网络。
祝各位端午节快乐!
想表现,想认同,想自娱自乐,想点赞,想关注,想成名,想成功,想发财。这是个互联的时代,开放的时代,表现的时代,逆袭的时代,妄想的时代,狂欢的时代。天生我才必有长,自我表现不求人。